2025 05/07 08:54 -- 來源: 人民日報
目前,藍箭航天已經成功下線的100臺液氧甲烷發動機,涵蓋了“天鵲”“天鵲A”“天鵲B”三大系列,具有推力強勁、結構輕巧、調節范圍廣等優勢。2025 05/07 08:53 -- 來源: 科技日報
9FA型燃機透平自主化第一級動葉片的服役運行,標志著我國在役F級重型燃機核心高溫部件的自主研制工作邁出重要一步,實現了部件設計、精密鑄造、特種加工、質量控制等全技術鏈條構建和完整產業鏈銜接,為裝備自主可控奠定了堅實基礎。2025 05/07 08:38 -- 來源: 新華社
中儲糧長沙直屬庫副總經理王耀武介紹,作為全國首個氣膜糧倉推廣應用單位,該庫在建氣膜糧倉單體高度33米、直徑24米,可儲存糧食9000噸。預計今年底,這5座氣膜糧倉就將全部竣工,明年2月投入使用。2025 05/07 08:30 -- 來源: 青島日報
根據工作方案,青島將支持企業根據場景需求建設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等不同類型5G工廠,并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設備改造升級、融合創新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5G工廠加快建設,助推青島制造業加快數智化升級。2025 05/06 09:28 -- 來源: 證券日報
外骨骼機器人還能助力人們搬運重物。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穿戴著腰部外骨骼機器人的體驗者能夠輕松提起30公斤重物。2025 04/30 08:50 -- 來源: 央視新聞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張偉介紹,在亞磁和微重力條件下觀察果蠅到底有什么特性,研究它的行為和神經的變化,將為未來深空探索計劃中航天員健康保障提供重要的基礎研究支撐。2025 04/30 08:48 -- 來源:
據介紹,小思的定位是家庭陪伴型機器人,此次為該機器人的首次公開亮相。未來,小思將根據不同用戶的定制化需求,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及音色。2025 04/30 08:47 -- 來源: 經濟日報
財報顯示,過去一年,互聯網龍頭企業整體經營向好。2024年,騰訊實現營收6602.57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歸母凈利潤1940.7億元,同比增長68%。2025 04/30 08:45 -- 來源: 人民網
據測算,該基地累計上網電量等效減少標煤消耗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8.2億噸,相當于植樹造林約225萬公頃。2025 04/30 08:43 -- 來源: 海報新聞
目前,在抖音平臺,關于“網約車司機喊話劉強東”的視頻播放量超過2000萬次,一些網約車司機反映“平臺抽成過高、勞動時間過長、沒有五險一金”等問題,希望劉強東能夠進軍網約車行業。對此,京東方面暫未做出回應。2025 04/30 08:32 -- 來源: 新華社
據介紹,此次神舟飛船因著陸場大風天氣推遲一天返回,并將首次降落東風著陸場東區。面對新情況新考驗,工程全線密切協同、天地聯動,迅速制定應對舉措,確保任務圓滿成功。2025 04/30 08:31 -- 來源:
據介紹,此次神舟飛船因著陸場大風天氣推遲一天返回,并將首次降落東風著陸場東區。面對新情況新考驗,工程全線密切協同、天地聯動,迅速制定應對舉措,確保任務圓滿成功。2025 04/29 09:42 -- 來源: 新華社
2024年全國核電發電量450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7%,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5%。全年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1.4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3.7億噸。我國在運核電機組始終保持良好的安全紀錄,主要運行指標保持國際領先水平,未對公眾和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2025 04/28 08:40 -- 來源: 科技日報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標準的逐步落地實施,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在規范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有望在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可能。2025 04/28 08:30 -- 來源: 新華社
記者在項目啟動會上獲悉,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設計總長近400公里,途經長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分兩期建設,一期管道總長282.26公里,設計輸量330萬噸/年。2025 04/28 07:57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你見過能跑馬拉松、會翻跟頭、還能玩跑酷的機器人嗎?這些“花活”的背后,藏著人形機器人的關鍵“秘密”,一體化伺服關節模組,這可是人形機器人在硬件生產環節中的“硬骨頭”。2025 04/27 10:02 -- 來源: 新華社
萬瓦級氦制冷機指液氦溫度(即零下269攝氏度)下制冷量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溫制冷機,是加速器、可控核聚變等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的關鍵核心裝備。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使用的就是3臺這種規模的氦制冷機。2025 04/27 09:54 -- 來源: 新華社
神舟二十號乘組在軌期間,我國還將在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新技術等領域開展一系列研究。2025 04/26 09:01 -- 來源: 新華社
據了解,本次新技術試驗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組織實施,上海天文臺負責星載反射器研制、云南天文臺負責地面激光測距系統研制、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平臺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