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轉身、沖刺——運動中的每個動作都依賴膝關節的穩定支撐。然而,前交叉韌帶(ACL)損傷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威脅著眾多運動愛好者的運動生涯。傳統的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雖能恢復關節穩定,但患者常對移植肌腱、鉆骨隧道等環節心存顧慮。如今,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推出革新性技術——前交叉韌帶精準縫合技術,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了保留“原裝”韌帶的新希望。
傳統手術之困:創傷與顧慮并存
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醫學領域最為常見的膝關節傷病之一,尤其在足球、籃球、滑雪等需要急轉急停的運動中更為高發。傳統的韌帶重建手術,通常需要切取患者自體的肌腱作為移植材料,通過骨隧道固定在股骨和脛骨上,以替代斷裂的韌帶。
盡管重建手術能夠有效地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但患者往往對手術創傷和術后功能恢復存在顧慮。肌腱移植帶來的供區損傷和并發癥,讓許多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對手術望而卻步。此外,移植肌腱的生物力學性能與原生韌帶仍存在差異,能否完全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運動功能,也是患者關心的問題。
精準縫合:修補“原裝”保留功能
為了打破傳統手術的局限,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張其亮團隊積極探索,自2023年起率先開展了前交叉韌帶精準縫合技術。這項技術革新性地通過微創手術,精準縫合斷裂的韌帶止點,使其重新附著于骨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韌帶和局部的神經末梢。
精準縫合技術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更符合膝關節的生理結構,保留了原生韌帶和神經末梢,有利于術后本體感覺的恢復,使患者能夠更早地感知膝關節的位置和運動狀態,從而更好地控制運動,減少再次受傷的風險。其次,精準縫合技術的手術創傷更小。可以避免移植肌腱取材帶來的供區損傷和并發癥,也無需制作骨隧道,減少了骨量丟失,降低了術后疼痛和關節僵硬的風險,有利于患者更快地康復。此外,對于兒童和青少年患者,精準縫合技術更具優勢。由于他們的前交叉韌帶損傷多伴有撕脫骨折,精準縫合可以有效地避免骨骺損傷,保護生長發育中的骨骼。
“與傳統重建手術不同,精準縫合技術更像是‘修補’而非‘替換’。”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主任張其亮教授解釋道:“我們盡可能保留患者自身的韌帶組織,而不是簡單地替換成新的。”
嚴格適應癥: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
盡管精準縫合技術具有諸多優勢,但張其亮主任也強調,這項技術并非適用于所有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縫合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癥,我們只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這種治療選擇。”
精準縫合技術主要適用于急性損傷(傷后3周內)、股骨端撕裂且韌帶質量較好的患者。對于慢性損傷或韌帶中段撕裂的患者,由于修復困難且愈合能力差,則不適合進行縫合手術。
“選擇合適的患者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張其亮主任表示,“我們會在術前進行詳細的評估,包括患者的損傷時間、損傷類型、韌帶質量以及個人需求等,為患者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專家提醒:及時就診,把握“時間窗”
張其亮主任特別提醒廣大運動愛好者,膝關節傷后如有疼痛、腫脹等明顯癥狀,應及時到運動醫學科門診就診,避免錯過縫合的最佳時機。“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張其亮主任強調,“及時就診,把握‘時間窗’,才能為患者爭取到保留原生韌帶的機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運動醫學科以前交叉韌帶精準縫合技術為突破口,持續精進手術技藝,優化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了更微創、更個體化的選擇。未來,科室將繼續深耕運動醫學前沿,探索更多創新技術,守護運動愛好者的膝關節健康,助力他們安全重返賽場,續寫運動精彩。文/記者 趙彥閱
[來源:信網-商訊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